拿残奥开幕式当枪使,我真替他不值

2022-03-07 03:36:02

福利云视频 https://www.99yw.cc

今夜,冬季残奥会开幕了。

冬奥闭幕式带来的感动仿佛还在眼前:

折柳赠别的中国式古典浪漫,惜别友人、缅怀故人,一语双关。

“天下一家”的绚烂烟花,梦幻绽放,大国气度自此彰显。

短短半月,奥林匹克的火炬于北京再次点燃。

冬奥落幕、残奥启程。

同样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共生之美。

人类在自然面前挑战极限、在冰与雪中腾转,也正是奥林匹克的魅力。

但华美动人的盛典,却未必能得到同样多的喝彩。

这样的场景虽然我此前早有预料,可还是多少有些痛惜。

2022年的冬奥会让我们见证,中国“雪弱冰强”的局面被打破。

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冬奥会竟然还能看出「养成系」的快乐。

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在冬残奥上演的故事,或许才是真正的「养成」。

这是一场时间跨度长达16年的等待。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中国从2002年开始参加冬残奥,直到2018年才由中国轮椅冰壶队取得第一枚金牌。

破冰之路并不容易。

2018年,江陵冰壶中心的赛场上,就连我们自己的观众也没有抱任何希望——

“中国队没赢过,这场大概也是如此”。

情况也的确不容乐观,5:5。

中国队一次次被反超,现场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还剩最后一掷。

陈建新屏住呼吸掷出最后一壶,剩下的只能交给上天。

在这一刻,似乎真的有奇迹。

冰壶停了——

位置不偏不倚,奇迹般地封死了对手所有角度的进攻路线。

中国队,赢了!

全场霎那间沸腾。

但对于教练岳清爽来说,还有比鼓掌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从教练席一跃而下,小跑过冰面,把国旗递到队员手中,五星红旗被运动员高高举起,全场都回荡着他们的呼喊:

“中国队,金牌!金牌!金牌!”

回声荡响在陌生国度的体育馆里,诉说着“从零到一”的不易。

他们背水一战,冬残奥的赛场上第一次奏响了我们的国歌。

可荣耀之后,质疑接踵而来。

仅有的一次成功,被打上了幸运的标签。

但面对质疑,轮椅冰壶队不急不缓,“幸运”轮番上演。

2021年世锦赛。

又是最后一掷,队长王海涛目光坚定,拔杆、俯身、推杆,一气呵成。

又是正中红心。

冰壶仿佛长了眼睛一般,正中目标,不差分厘。

中国队,再次夺冠!

哪有什么命中注定的奇迹,一次又一次获胜的背后,是这群运动健将日复一日的训练。

这不是奇迹,这是他们用努力换来的“人定胜天”。

而这样的事例,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一次又一次上演。

从自行车转到滑雪的孙琦,初出茅庐就击败了蝉联冠军的马蒂·苏尔哈马里,一举摘金。

在残奥冰球队担任主攻前锋的崔玉涛,常常摔得鼻青脸肿,一次次身体冲撞中,搏得俄罗斯锦标赛季军。

年仅19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在去年刚刚揽得全国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三连冠。

无数运动员努力拼搏,才造就了中国奇迹。

而如今,这支队伍,正在一点点壮大。

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仅有10名运动员。

今年北京冬残奥,中国参赛运动员高达96人。

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历史已然改写。

还好,新的故事即将上演,而这一次我们有幸见证。

她姐为中国在冬残奥赛场上的进步而骄傲,却又有些感怀。

中国队的成长我们不曾陪伴,而如今他们即将在家门口上“战场”,却还是吸引不来人们的目光。

冬奥开幕时,全民掀起的热潮仿佛还在眼前;

冬残奥启程,却讨论惨淡。

“一墩难求”曾是姐妹相认的暗号;可“雪融容是冬残奥吉祥物”这件事却需要反复强调。

甚至还有“冬奥怎么又开幕了”的窒息发言。

但说出这种话的人并非对体育一无所知,半个月前也在转发支持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

问题到底出在哪?

该做的宣发、科普一个没少;吉祥物雪融容也早就开始上岗打工了。

再往前追溯,2021年东京残奥会,中国队断层第一,金牌数、奖牌数狂甩了第二名一倍。

但依旧没能破圈。

金牌落地,却只能激起体育圈里小众爱好者的水花,残奥运动员似乎难以摆脱“透明人”的命运。

直到她姐回想到——

谈起残障运动项目,每一次人们都只会将目光停留在猎奇故事,进而悲痛他们的经历、怜悯他们的过往。

直到她姐看到了——

在#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的话题下,有人直说“我不认为”。

我才发现,原来在那些忽视与差异化对待的背后,是长久以来的隔绝与轻视。

这份偏见,往往比我们想得要常见,也更隐秘。

她姐想起之前看到的威尔·史密斯出演的一部纪录片。

其中一位优秀的冒险家埃里克就是一位盲人。

但看到他一路的表现,任是谁也想不到的。

毕竟他在与威尔同行的过程中,没被绊倒过一次,甚至还能躲避火山弹的袭击。

有人说,埃里克的表现出离了人们对盲人的预设。

但或许,人们对于这类人的预设本身就是错的。

珠穆朗玛峰,很多人眼中难以攀越的传奇之巅,却只是视障人士张洪的“已打卡清单”中的一笔。

而他的偶像,刚刚提到的失明登山家埃里克,早在2001年就已登顶珠峰。

他的精彩人生,从未被“残障”二字框住。

观火山、闯激流,都不在话下。

残障并不能定义他们的人生。

他们本就可以成为运动员、探险家、或者任一职业,甚至比你我要出色得多。

埃里克如此、张洪如此,每一个残奥健儿们也都是如此。

1904年,左腿截肢的乔治·艾瑟试图参加圣路易斯奥运会。

残障人士参加奥运会是历史首例,没有选手把乔治放在眼里。

但他在一天之内拿下了跳马、爬绳、双杆,三项比赛的冠军。

残奥只是一个更公平的赛场,却不能代表他们才华的上限。

更何况,其实许多残奥运动与健全人比赛是同等规格、同等速度。

际残奥委员会前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专访时说:

「对于旁观者,看到那些身体上有残疾的人。

想到的是他们身体残疾的部分和什么是不能做到的。

残奥会运动员与此不同,他们看到的不是“不能”的部分。

而是可以发生作用的部分和什么是能做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庸碌的普通人,不如他们有能力、不如他们努力,甚至也没有那份重新起航的勇气。

关于残障的定义和预设,或许框住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这些旁观者。

我们没关注,不了解,却早早下了“没看点”“不精彩”的定论。

并因此模糊他们的面孔、消解他们的能力。

当然,她姐也不认为所有人都是因“偏见”而拒绝残奥。

对于一些人来说,看到病痛、缺憾被直白地摆在眼前,无异于对心灵的凌迟。

“以前刷到过一些残奥游泳和田径的短视频,既敬佩又难过的心情,一边为这种精神高峰而感慨,一边真是控制不住地难受。”

她姐理解这种心情,但不赞同这种情绪蔓延。

我想起参加《脱口秀大会》的小佳,出生时大脑缺氧,言语和肢体动作和大部分人有些差异。

这点儿不同之处,第一个被他自己拿来调侃。

他百无禁忌,说自己曾被霸凌,然后得出一个令人发笑的结论——

被霸凌比脱口秀简单多了,毕竟“只要我走过去,他们就开始笑跟起哄”。

但和小佳的放得开相比,观众则束手束脚得多。

有时候明明好笑,但还要在心里问一句:我该笑吗?

观众的纠结,成了小佳最大的困扰——脱口秀舞台上不好笑才是最大的缺陷。

残障博主@大程子好妹妹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残障人士与外界相处的困扰”。

其中被选择最多的是“觉得可怜”“励志范本””窥探好奇”“过于迁就”。

其中怜悯和造神并列第一,拿到了近一半的票数。

我回想起了东京残奥会上的一幕——

东北女孩卢冬,以39秒54的成绩打破50米蝶泳世界纪录摘金。

在领奖台上,她微微蹲下身,和另外两位坐在轮椅上领奖的选手齐平,用行动诠释什么叫尊重。

如此美好的瞬间,下方依旧充斥着“不敢看,想哭”“太励志了”的评论。

发现了吗?

面对残障人士,有时候人们的问题不是“轻浮”,而是过于谨慎了。

但这份谨慎,却把他们进一步隔绝在了生活之外。

我想起电影《触不可及》里瘫痪在床的菲利普。

一个白人富豪,却高薪聘请了一位出身在贫民窟且毫无经验的黑人。

没人理解。

但他说,德希斯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游泳运动员卢冬说,被当作励志榜样挺好,怜悯的目光也可以忍受。

“但我们并不特别,只有当你们把我们看做人群中普通的一个,分割彼此的屏障才能被打破。”

或许,我们首先要变的,是看向他们的目光。

煽情,并不是冬残奥唯一的旋律;悲苦,也不是残障人士命定的轨迹。

他们不需要过度同情、也不必过度赞美。

他们只需要,被正常地看见。

当人们打破偏见就会看到,有更多人一直用实际行动,去诉说真实。

像埃里克一样的残障人士们,正在用自我挑战高峰,激励他人。

体育爱好者们一次又一次提出建议:

“希望大家能像对待冬奥运动员一样对待冬残奥运动员。”

“少一些‘强者对弱者的同情’,少一些‘于心不忍’。”

雪融容积极打工,用可爱划破次元;

残奥健儿的故事,被改编放到大银幕上被更多人看见。

《妈妈的神奇小子》不仅挖掘残残障运动员“苏神”背后的故事,还关怀同工同酬等社会话题。

不是歌颂苦难,也不是传递悲情,而是给予他们同样的关注和讨论。

这,才是真正的对他们的看见和尊重。

举办冬残奥当然也是其中一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残奥会一开始是为了残障人士的复健而举办。

但随着残奥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因此得以「复健」。

东京举办2022残奥会,无障碍设施大幅增加。

巴西举办残奥会之后,残障人士就业率翻倍。

今年北京迎来冬残奥,而在筹备它的七年时间里,新增了1.4万无障碍设施。

残奥会,对于残障人群来说,不仅是一场重大赛事,也切实能改变生活。

关注残奥,也是在关注12亿残障人士的困境与命运。

她姐真挚地期待雪容融成为顶流。

期待一场全民关注,只为运动员本身而喝彩的冬残奥。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楚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