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被女儿算数气到躺马路上求拘留,演戏可比当爹容易多了

2022-02-25 21:34:02

苏铭卡盟 https://www.sumingqk.com

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最近应该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女儿算数把爸爸气崩溃,躺马路中间求警察拘留》。

视频中在大马路上“躺平”的男人,因为女儿说800-700=900被气昏了头,甚至不惜求警方拘留。

这两年有一大批类似题材的短视频成为所谓“爆款”,拍摄过程都刻意表现父母的焦虑和痛苦。好像如此一来,就能证明这群父母尽力了。

我们并不提倡让这种小丑式的新闻占用公众注意力。因为它毫无社会意义,甚至可能是虚假的。

对绝大多数正常人,稍微动用一下理性脑,就可以发现这位爸爸言语中的一个巨大BUG:您家这位不会800减700的女儿,今年到底几岁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前置条件,为啥没有交代?

如果女儿已经十几岁了不会800减700,那你着实有一丝丝理由抽自己嘴巴子崩溃躺平的理由;如果女儿才四五岁,不会算这道题值得你撒泼打滚躺马路,那实属浪费警力,急需回家反省一下“超前学”的危害了……

但无论哪种情况,只能说这个爸爸善于做戏,不善于教育。我甚至能脑补出他离家之前的那一幕——

说!800-700等于多少?!说啊!说啊!你往哪儿看呢?!

敲书,怒瞪,崩溃地摔门而出。然后就是躺到大街上,万念俱灰地痛哭。

说到底,这是一场大人的表演,和辅导孩子关系不大。

**********

大人始终处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中,至于那个孩子,到底是因为太害怕太紧张、太困太累、还是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大人的情绪,真实存在并可感。

不知这位父亲可有留心一下孩子的表情?也许并没有吧,他已经被自己的情绪淹没了。

所以这是一场大人借辅导作业而演出的独角戏,戏里戏外都是大人的情绪自己。就连向民警哭诉的时候,大人用的一个中心词都是“我”——我,我的女儿。

孩子并不是中心,也就谈不上什么辅导。

另一种情况是优越感作祟。现如今很多家长是抱着“这道题这么简单”的心态去辅导孩子,很容易出现不耐心的现象。

将心比心,一个不耐烦的驾校教练来教你开车,你是什么感受?

心里的专注点只是害怕,而不是思考。

父母辅导孩子功课真的不容易,因为亲子关系不等同于师生关系。如果不得不尝试转换身份,那么,我们也需要观察和学习教师身上的特质。

而且,只有当自己成为父母,以父母的视角观察到更多的成年人,我们可能才会发现为人师者的一项宝贵特质:首先做到自我情绪稳定,然后再给予他人内心镇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情绪控制下,一名合格且专业的老师才会出言斟酌,简洁清晰,并且时而安抚,时而勉励,对孩子每一次的主动参与和反馈,首先给予态度上的肯定,同时善用停顿,给孩子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当然,这需要更高深的语言和沟通功底了。

**********

再退一步讲,就算这个爸爸不懂情绪管理,但凡了解一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不至于崩溃到“求拘留”的境地(除非真是做戏需要)。

这也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想稍微拔苗助长一下,尝试教孩子超纲的题目,可又不会教,最后把自己搞崩溃了。

比如,你以为这道题只是三位数加减法,其实学会这道题的前提条件可能有——

数个位数大于等于小于个位数加减法十位数十位数的大于等于小于竖式加减法十位数加减法百位数百位数的大于等于小于百位数竖式加减法有句话说得好,你无法理解不理解这件事的人是为什么不理解这件事。只有你在孩子的视角去想,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懂“简单”的加减法。父母教孩子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很多一目了然的事情觉得孩子也一目了然,所以讲题的时候会跳过一些“简单”的事情。但大人一目了然的事情,孩子不一定懂,这些简单的东西,也必须问清楚孩子懂不懂。不然知识就是这样,基础不懂,也别怪孩子会得出800减700等于900的答案。另外,孩子可能非常需要时间思考。打个比方,我现在就告诉你,1-26对应A-Z,那么请问:B-A=?E-A=?F-C=?M-U=?看吧,你明明知道这可能是很简单的减法,但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答案。可是,咱们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往往会比较急切:“告诉我,是几?”“是几???”“这么简单都不知道吗?U是几?M是几?”“所以呢?最后答案是几?”这样会让孩子只能随便报出一个(大概率是错误的)答案,或者更没法静下心来思考导致一直沉默不语。人类的感知能力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的,几岁的小孩对于外界的感知还只能停留在具象物体上,无法进行抽象概念思考。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教育的数学书上都要用苹果、香蕉、小猫小狗这些具象物体来让孩子识数。10以内的数字,还可以掰着手指数。比如有8个苹果,给了小明5个,还剩几个,小孩是先数5个苹果拿一边去,再数剩下的苹果,数出多少就是多少,加法也是一样。其核心本质是在数数,而不是在做计算。但在这个过程中,一遍一遍能让小孩熟练记下9-1等于多少,9-2等于多少,直至滚瓜烂熟,然后个十百循序渐进,引入竖式计算,怎么借位,慢慢过渡到抽象的计算演练中去。而如果你看过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本就可以发现,教学内容会随着数字变大,渐渐的从具象转为抽象,如果孩子不能一步步转变过来,后边就会非常痛苦——你觉得一目了然的事情,孩子根本没基础,从他的视角看来就是不明白,没法做,大人也只是在无能狂怒。数学是需要抽象思维的,但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是:抽象是人类的生理功能之一,必须要大脑的生理结构发育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启动。**********最后再啰嗦一句:教书是个专业的工作,当家长的,不要高估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熟知的知识,其实是被印在脑子里的结论,而我们在潜意识中已经省略了如何从开始到结论这一步。引用一位小学老师朋友的原话:强烈建议各位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翻一翻TA的书吧,书上怎么讲你就怎么讲,甚至直接对着读出来都行;实在不会的,还是请放一放留给孩子的老师。你以为你在教数学,其实应该教的是“理解”。很多大人在表达上就有问题,让孩子能听懂就更天方夜谭。所以读一读孩子的教科书很有必要,学会用最简单生动的方式表达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站在孩子的认知水平上看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楚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