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运动员:中国文化不可思议 永远不忘这段日子

2022-02-14 10:41:01

无广告解析接口 https://www.m3u8.tv

哈萨克斯坦运动员:我认识了不可思议的中国文化

哈萨克斯坦在1994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就获得了金牌,最近几届冬奥会也都有奖牌入账。此届北京冬奥会,作为亚洲冰雪强国的哈萨克斯坦派出了34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出战。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不但在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出征前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还亲自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对北京冬奥会有怎样的评价?他们如何看待这次特殊时期的冬奥会参赛经历?三位哈萨克斯坦运动员接受了本端记者的专访。

阿迪勒·加利亚赫梅托夫(23岁,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第8名):我在北京赛区。我喜欢这里,因为一切都很方便。组委会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必要的条件和设施。我们的房间又大光线又好。我最喜欢的是床,它是可调节的。这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功能。

我们的活动都在闭环里,只能从大巴车的车窗里看到城市的风光,这令人遗憾。但我们很高兴能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盛会,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冬奥会组织举办方面体现出的高水平,我们高度赞赏。

钦吉兹·拉克帕罗夫(26岁,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冬奥会北欧两项参赛选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我认为张家口冬奥村的条件非常好,比如这里的交通、理发店、商场、健身房、游戏厅和诊所。有这样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冬奥会是我在冬奥会上的首秀,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希望我能对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参与北欧两项项目带来鼓舞。我还想说,参加冬奥会让我认识了不可思议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以及对传统的尊敬令我印象深刻。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度过的这段日子,因为它是如此不同寻常。

瓦列里娅·秋列涅娃(24岁,越野滑雪运动员):张家口冬奥村太棒了!它有你需要的一切,有健身房、医院、良好的住宿条件;在一个大餐厅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口味很丰富;商店里有各种必需品;还有游戏厅,甚至有一个美容院!

说实话,一开始我很担心在冬奥村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能离开划定的范围,要遵守隔离措施。现在我明白了,这个问题一点儿也没有让我不舒服。

外国友人为延庆冬奥村超级居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点赞。延庆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供图

巴基斯坦留学生:只有在中国才能感受到的热情

“看到巴基斯坦代表团高举我们国家的旗帜进场时,我全身热血沸腾。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让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这种热情只有在我们‘铁哥们’的国家——中国才能感受到!”回忆起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场景,29岁的纳蒙激动地说。

纳蒙是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博士生,他在中国待了近10年。受他影响,他的家人们都非常关注中国的活动、节日和新闻。

“最近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北京冬奥会。”纳蒙说,他的三个妹妹对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特别感兴趣,还让他寄回去。“可惜‘冰墩墩’太火了,一直抢不到。”

和纳蒙一样,众多在华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纷纷加入支持冬奥的“大军”中。

不仅“冰墩墩”俘获了巴基斯坦留学生们的心,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艰难条件下,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以及壮观的开幕式也让他们感到震撼。

“在疫情期间组织和举办冬奥会是一项挑战,但中国有能力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在中南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的巴基斯坦籍学生赵飞说。在赵飞看来,“一起向未来”的口号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善意。“北京冬奥会是一届温暖的奥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为了世界的美好未来,团结在一起。”赵飞说,他非常自豪能被自己的中国朋友称为“巴铁”,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真正能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我了解到,中国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计划,以满足所有运动员、媒体工作人员和其他参加冬奥会人员的需求。我相信冬奥会将顺利举行。”来自巴基斯坦的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谭晓说。

托马兹·巴拉达(左一)和运动员在一起。

斯洛文尼亚奥委会副主席:运动员感觉像“在家比赛”

尽管参赛运动员的规模较前几届冬奥会有所缩减,但斯洛文尼亚人已经在北京创造了历史。斯洛文尼亚代表团目前已取得2块金牌、共计6块奖牌的佳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斯洛文尼亚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冬奥会代表团团长托马兹·巴拉达显得非常愉快。他表示,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的组织工作是成功的。提到斯洛文尼亚运动员豪取两金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托马兹直言,“雪如意”的比赛条件与斯洛文尼亚闻名世界的跳台滑雪胜地普拉尼卡类似,斯洛文尼亚跳台滑雪选手的感觉就像“在家比赛”。

跳台滑雪是斯洛文尼亚的传统强项。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普拉尼卡拥有8座跳台,是世界跳台滑雪重要赛事的举办地。不过,在北京,斯洛文尼亚人还是第一次品尝到取得冬奥会跳台滑雪金牌的滋味。

事实上,据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苏岚介绍,作为北京冬奥会地标建筑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其混凝土基础上所有建筑的设计都由斯洛文尼亚工程师负责。或许这正是斯洛文尼亚运动员能够在“雪如意”如鱼得水的原因之一。

对此,托马兹表示,斯洛文尼亚跳台滑雪运动员认为,“雪如意”的比赛条件与普拉尼卡类似,在这里比赛,他们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正如托马兹所言,跳台滑雪女子个人标准台和混合团体两块金牌得主乌尔萨·博加塔伊对“雪如意”独特而优美的外观赞不绝口。她表示,“雪如意”不但提供了很好的比赛条件,也让各国参赛运动员领略到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北京冬奥会大受美民众欢迎凸显人心所向

北京冬奥会在美国收视率下降?拜托,现在是2022年了,网络和数字平台早已成为年轻人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首席执行官埃克萨科斯就表示,北京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已吸引超20亿人次的关注。

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12日介绍说,在美国,有超过1亿的观众通过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全球网络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就连宣称NBC“收视率下降”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社交和数字媒体分流了大量观众,冬奥会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视频节目之一。

北京冬奥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美国人欢迎,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美国少数政客对中国大肆污蔑,宣称要“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但美国运动员们来到中国之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与美国政客口中完全不一样的中国。27岁的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还没开幕就在网上“火”了,因为她在社交媒体上赞赏地分享了自己在冬奥村里的“智能床”。随着冬奥会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美国运动员将中国的真实一面呈现在社交媒体上,这些“自来水”无疑为北京冬奥会带来了更多“流量”。

一流的比赛场地、精彩的比赛过程、动人的人物故事、暖心的赛事服务、舒适的生活环境、可口的全球美食、安全的比赛环境,甚至包括那个火遍全球的“冰墩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当今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当下社交媒体最真实的地方,只要做得出色,一定会拥有无数拥趸,北京冬奥会已证明了这一点。加上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许多高水平赛事或推迟、或延期,北京冬奥会是第一个在疫情影响下如期召开的全球体育盛会。运动员等不及了,希望尽早到冬奥舞台上一展身手,一争高下。全球观众也等不及了,渴望尽早欣赏到高水平的冬奥竞技。北京冬奥会如约登场,恰逢其时,满足了全球运动员和观众的期盼,火遍全球再自然不过,当然也会吸引美国民众。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之上新加入的“更团结”,点出了破局之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也喊出了全球人民的心声。在冬奥会上,高水平竞技精彩纷呈,各地选手切磋技艺、交流友谊、其乐融融,体育政治化的企图不攻自破。通过电视转播镜头,全球观众看到了一个团结、励志、拼搏、温情、和谐的冬奥盛会,这正是全人类共同期盼的图景,也是“更团结”的现实写照。

这样的冬奥会,谁能不爱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楚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