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跨项选材 冬奥参赛项目实现补短板填空白

2022-02-14 17:33:02

直播吧2月15日讯昨天,在北京冬奥会新增项目——女子雪车单人项目中,中国选手怀明明、应清分别取得第六和第九名的出色成绩。中国运动员的身影能出现在这个项目上,完全得益于跨界跨项选材政策的实施。要知道,7年前,当时只有18岁的应清是一名跨栏选手,怀明明也是练田径的。

实际上,北京在2015年申办冬奥会成功时,冬奥会有近三分之一的小项从未在我国开展过。中国代表团如何在短短6年半时间内,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这一目标?答案是:跨界跨项选材。这项政策的实施基本打通了全项目参赛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一大批运动员通过跨界跨项登上了北京冬奥会赛场。

比如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钢架雪车奖牌的闫文港,以前是跳远选手。入选钢架雪车国家队后,经过5年多的训练备战,他脱胎换骨,在挑战速度极限的“冰雪F1”赛场,他敢于和全世界顶尖选手“掰手腕”。

如果说闫文港属于跨界,那么赵嘉文就是跨项。赵嘉文从12岁开始练习越野滑雪,2017年通过跨项选材进入北欧两项国家队,兼顾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在本届冬奥会上,赵嘉文位列第43,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跨界跨项选材”实现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扩面发展”。它不仅打破了冰雪项目发展的空间障碍,丰富了冰雪人才储备,而且还依托项目之间的优势互补,补齐各类短板,为中国冰雪的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以及全项目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日报)


南京灭鼠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楚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