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2-09 02:32:02
私人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irendy.net
世间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一些规矩和忌讳,这是前人用无数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犯了的话一般都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这个领域难以立足。
佛教也是如此。在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和书籍中,都有许多烧香求佛的场景,有些人求平安,有些人求子,有些人求功名。
佛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信佛之人在遇到苦难无法解决时,在想保护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时,人生迷茫时,前路不顺时都会去求求佛,希望得到佛的保佑。即使不信佛的人,很多到了寺庙也会去拜上一拜,求个心安。
曾经有业内人士跟我说,求佛也是有忌讳存在的,不管你信不信佛,“佛前三不求”要谨记,否则,会犯忌讳。
01心怀疑虑的愿不要求?
《占察善恶业报经》有言:“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一念专精不为外物动摇,才能勇猛精进,心与佛法相应。
生活中有些人意念不够清净,容易被外物动摇,对于种种事情充满了疑虑。一些风吹草动心里就慌得不行,天天去寺庙求佛,总担忧佛保佑不了自己,求而不得,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徒增烦恼。
很多人都是这样临时抱佛脚,平日也不见多敬佛,但是一有什么疑虑从不想着自己能解决,总是往寺庙跑,总觉得信总比不信好,万一真的求到了呢。这样的人自己都信不过,信佛也就是催眠自己而已,这样的求佛什么也求不到。
因为佛并不是让人心想事成的神,能给人提供无限的帮助,佛只能点醒世人,教世人怎么做。因此求佛求的是方法,而不是求了佛就可以一劳永逸,要是真这样,那众生何必还在苦海沉沦。
因此不要想着佛能帮自己完成所有心愿,年少时想要前途坦荡就用功读书,想要升官发财自己就要廉政辛劳,想要获得福运就要努力行善。不付出的人也得不到任何回报。
在佛教看来身处苦海还不修行提升自己的人,如同重病的人不想着求医,反而还整日享乐。心怀疑虑前来求佛犯了懒惰不修行的忌讳,注定什么也求不到。
02违背因果的愿不要求
佛中有云:“善恶到头终有报,从来因果不用忙。”这句话讲的是善恶的报应一定会来,因果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从来不需要去忙活施行。
有些人做了恶事,害怕招来祸端于是便花大钱供养佛,香火、供果一年四季不断,希望佛能保佑自己的恶行不被发现,这样的心愿是不可能达成的。
因为因果不空,佛教认为万物都处于无穷无尽的因果循环中,谁都不能更改,包括佛。因为佛其实就是觉悟了的人,他不能颠倒万物,无所不能。
因此“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福祸不是天授,而是自己造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做了“恶因”,那么这些恶行就会造成“恶果”。
除非这些行为的“因”消失了,“果”才能消失。不可能做了这个“因”,得那个“果”,就如同种的是树的种子,永远不可能长成鲜花。
因此,佛教认为违背因果的愿其实是犯了因果忌讳,不要试图逆转因果,想要好果,那就得种好因。坚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理念,多行善事,多留善缘比许愿有用,行善才是获得福运善缘的正确方法。
03与佛交易的愿不要求
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虚荣心,或者觉得自己财大气粗,于是在供佛上极尽奢侈,用最好的香,最好的果来供佛,给每个佛都重新塑身,希望佛能够因此更多的保佑自己。或者求佛时说只要佛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自己就怎么样怎么样等等。
秉着这种自己贡品好,企图通过塑身砸钱来“收买”佛来达成交易让自己心想事成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佛是觉悟后决定教导众生觉悟,让众生脱离苦海的人,他不是与众生交易的渠道。
佛慈悲为怀,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众生平等,因此并不会因为谁花钱多就偏袒谁,财物并不能当做自己满足心愿的筹码。
正所谓“心诚则灵,”求佛并不需要俗世的财物,这种觉得佛会贪心财物的想法反而会犯下不敬佛的忌讳。
求佛需要的是一颗虔诚清净的心,求佛时把心静下来,虔诚的许愿,感受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然后自己踏踏实实的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各行各业无不有忌讳,佛门也是如此。求佛想要心愿得成,就不要犯心有疑虑,违背因果,与佛交易这样的忌讳。内心坚定不为外物所动,坚定行善,虔诚敬佛才能让自己踏踏实实的走向成功,达成心愿。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