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25 21:21:02
爱不会消失但皱纹会 http://m.tb.cn/h.f9C83ej?sm=adb5cb
1962年的春节期间,毛泽东在中南海举行了一次宴会,参与此次宴会的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些名流和知识分子,这场看起来本十分寻常的宴会,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彻底改变,此人便是晚清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身为新中国的国家主席,毛泽东为何会在中南海的新年宴会上邀请一位被人唾弃的末代皇帝?这其中的历史故事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溥仪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角色,他的早年生活十分悲惨,由于出身在已经是日落西山的晚清朝廷,此时,呈现在他眼中的是国家的凋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千千万万老百姓,溥仪本人拥有很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障碍,从小被太监和宫女欺负不说,还要时时刻刻提防来自四面八方革命党人的清算和威胁。
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导致这位皇帝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后,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深居紫禁城高墙之后的溥仪再也不能在这里生活和居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溥仪带着一小撮忠于他的人开始了背井离乡,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军阀们在中原大地上的明争暗斗,更是让这位年轻但没落的皇帝生活异常艰难。
到了中年以后,好不容易等到军阀混战局面的结束,却又有一群不速之客开始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之中——日本人。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亚洲世界里公认的第一等强国,日本人的野心,在于通过武力手段来达到完全占领中国,而飘零半生的溥仪毫无疑问是日本人最希望得到的“合作伙伴”,基于如此,作为日本人傀儡的溥仪在满洲又度过了几年狼狈不堪的生活。
1945年二战结束前,百万苏联红军涌入远东,与日本帝国一起倒台的还有在中国的伪满政权,作为伪满政权的核心人物,溥仪成为了苏联人的俘虏,在苏军的劳改营,溥仪第一次看到了战争失败者的下场。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当做战犯和平引渡回了国内,虽然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可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逐步走上正轨,被拘押在辽宁劳动营里的溥仪无时无刻都在关注外面世界的变化。看到祖国从战争的阴霾中一步步走出,溥仪内心即欣喜,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等待他的,究竟是怎么样的未来和结局呢?
在遇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之前,溥仪打心眼里并不信任自己能够得到赦免,在他看来,阶下囚的生活早已司空见惯,此时的他,对新中国的政策并不了解。后来,在和毛泽东的一次历史性会面下,溥仪内心所有的疑虑都被打消,毛主席和蔼可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性格加上博古通今的知识储量,都让这位末代皇帝对其钦佩不已。
不过,真正让两人关系走向密切的事件是我国在上世纪中叶对战犯们的“劳动赦免”政策,溥仪作为第一批被提前赦免保释的战犯,在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后,满含泪水走出了辽宁劳动营。
之后,溥仪被国家安置了下来,他有了正式的工作,他有了自己的住处,到后来甚至认识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李淑贤。
1962年,当毛主席在中南海邀请溥仪出席时,与他们同坐一桌的章士钊、王孝范等名人也以戏谑的口吻问候了溥仪的近况。起初,溥仪对于这样盛大的场面很是不适,似乎他从来没有当过皇帝一般显得很拘束和内向,直到看到毛主席笑脸相迎并邀请他坐下时,紧张的气氛才有所缓和。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三年灾害困难”时期,虽然毛主席是以春节宴会的名义邀请了诸多社会名流,但是,实际上酒桌上的菜品十分简单朴素,这也一向符合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生活品质。
随后,毛主席一边同溥仪和其他人聊天打趣,一边给溥仪夹菜。期间,毛主席与溥仪寒暄了几句,后者向毛主席介绍了他以往不堪回首的事迹,与此同时,由衷地佩服毛主席的为人和气质。
酒过三巡,当毛主席以打哈哈的态度询问溥仪“传国玉玺”的下落时,引起了后者的感慨,原来,在战争结束前,溥仪曾被国民党中统的特务盯上,无比嚣张的特务们甚至直接偷走了传国玉玺,虽然溥仪十分懊恼,这件事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根据溥仪自己的回忆,中统特务们得到了传国玉玺后就径直逃往了美国,以至于今天我们依然无法从正常途径得知传国玉玺的下落。毛主席听完溥仪的叙述也表达了无奈,主席无奈的是,作为文物的传国玉玺,至今不能回归祖国作为历史的见证。
“没有传国玉玺,我们还有新中国的国玺嘛!”
说罢,毛主席随后示意警卫拿来了所谓的国玺,国玺可是件稀有宝贝,到那时为止还没有几个人看过它的“庐山真面目”,和溥仪一样,在座的其他人也表现出了异常激动的心情。毛主席小心翼翼地从警卫人员手中接过国玺,并向所有人进行了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玺不同于封建王朝的传国玉玺,后者是用纯金白银打造,象征意义极大,几乎是古代所有封建统治者权力的见证,市面价值不可估量。新中国的国玺,则与传国玉玺在材料构成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国玺主要以铜构成,表达了民众万众一心,坚如磐石,国家犹如铜墙铁壁一般不容侵犯的神圣准则。
溥仪看到眼前的国玺,激动地合不拢嘴,此前由于丢失了重要的传国玉玺而面露难色的溥仪看起来很羞愧,当然,这一幕毛主席也是看在眼里,毛主席安慰他说:“丢了就丢了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嘛。”
之后,众人在一片欢快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饭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溥仪与毛主席站在了一起,当摄影师“咔嗒”快门按下的那一刻,一张永远值得人们回味的照片随之诞生,新中国的伟大开国领袖毛泽东与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两个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不同人生和命运的男人,就这样戏剧性的被安排到了一起。此后,这张照片也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
照片里,毛主席与溥仪如同一见如故的老朋友一般笑着。一张黑白照,两个不同政治立场和身份的男人,他们一个曾经是封建国家的首脑,一个是民主社会的国家主席。
1962年春节的宴会结束后,在毛主席的多次指示下,党内的同志对生活自理困难的溥仪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照。
2年后,当毛主席再次提及1962年那次跨越了时代和利益的见面时,向周围的人问起了溥仪的近况。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毛主席亲自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用交给章士钊,嘱咐他务必将这笔钱送到溥仪和他的叔叔载涛手里。
座谈会结束后,章士钊不敢怠慢直奔北京西城溥仪住宅,当溥仪见到章士钊,并且得知了他拜访的目的后很是诧异。未曾想,时间过去了两年,毛主席依旧时刻惦记着自己的生活。溥仪的手不住地颤抖起来,泪水湿润了眼眶,但是,对于毛主席赠与的生活费溥仪超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接受。
那一年,溥仪在家中潜心创作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即将问世,出版商答应的稿费已经在路上,所以,溥仪这才对毛主席赠与的生活费表示婉拒。然而,在曾经的“下属”章士钊的再三要求之下,溥仪也只能接过这笔钱。
后来,溥仪在和章士钊的谈话里,声泪俱下地写下了:“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给予他重生的感恩。
1967年10月,溥仪因病在北京逝世,身在中南海处理政事的毛主席得此噩耗,沉默了好一阵子,因公繁忙的他,还是指派周恩来总理前去吊唁。溥仪死后,遗体按照规定进行了火化,骨灰被小心翼翼保存起来,并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纵观溥仪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里他都过着漂泊异乡、人人喊打的生活。虽然贵为帝胄,却没有真正享受过一天受人顶礼膜拜的日子。年轻时,军阀混战,他被迫离开紫禁城。日寇来袭,又极不情愿地成为了“伪满政权”的核心人物,他深知与日本人合作意味着什么,然而,他没有选择的权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东京审判》中溥仪的证词“我唯一的权力就是无条件服从!”。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当作战犯从苏联引渡回国,此刻,面对陌生的中国共产党,他不曾抱有希望和幻想,对于这样一个没落的皇帝来说,“引渡”,不过是无限期延长了他作为阶下囚的日子罢了,不过,毛主席的出现和新中国对战犯“宽大处理”的政策,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战争期间,溥仪丢失了传国玉玺,1962年,溥仪有幸见证了国玺。溥仪这一生,前半部分充满了悲剧,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才真正站着活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