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21 19:12:02
投资电影 https://www.touzitop.com/
【摘要】
9月2日,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机构认为,此次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将是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着眼新三板的发展历程与企业特点,北交所未来将取代新三板精选层,形成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新的上市途径,为“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打通直接融资渠道,精准解决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新三板简介
一直以来,说到A股怎么分,投资者们的第一反应大都是“沪深两市”,一些更熟悉股市朋友可能会说“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这个概念似乎在个人投资者中并没有什么知名度。其实,由于自身的特殊定位,“新三板”在个人投资者中“百闻却难一见”的情况实属正常。
从起源来看,“新三板”是一个背负着历史传承的“年轻”概念。简单来说,中国的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主要包含了三类企业股:从STAQ、NET法人股市场转过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因连年亏损等原因被强制性从主板市场终止上市(俗称“摘牌”、“退市”)的上市公司;2006年初经国家批准的在三板市场进行交易后挂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科技企业。
其中,最后这一支就是“新三板”的起源。后来,随着覆盖企业逐步扩展到天津滨海、武汉东湖以及上海张江乃至全国,这一集中了高科技企业的集合就发展成了如今的新三板。
就功能而言,“新三板”是中国多层次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层面上,新三板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益途径。“新三板”汇集了全国大量的高科技中小微企业,无疑是借助金融市场解决相关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挂牌企业的不断增加,“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普惠特性将愈发明显。
就行业中观而言,“新三板”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业强国战略高度契合。定性来看,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涵盖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都是当前政府大力倡导的重点。定量来看,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行业类企业占全部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总数的绝对多数,科技类行业股票的比例也遥遥领先。
二、对比两市主板,新三板的三个特点
新三板上市公司在时间维度上与主板企业的差异有限;新三板企业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并不弱于主板标的。纵观现有的7299家股转系统挂牌公司,静态来看,相关公司大都十分年轻。
从注册成立时间来看,当前股转系统挂牌公司中87.81%的企业都是“00后”;其中,2000年至2010年期间成立的公司占据了总数的近7成。就上市时间而言,新三板挂牌高峰出现在2016年;眼下绝大多数挂牌公司的上市时间不会超过7年。
动态来看,新三板公司似乎可以比肩两市主板企业。总体上,新三板公司从注册成立到挂牌上市的平均时长约为9.99年,时长中位数为9年;相对的,在剔除部分上市后进行过注册变更的公司后,两市A股企业的平均时长约为9.36年,时长中位数也为9年。
此外,就相关上市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跨度结构而言,新三板的表现与主板也十分接近。可以说,在成立到上市的时间跨度上,新三板的总体数据表现与A股主板基本一致。
就企业规模体量而言,新三板挂牌企业相对于主板的袖珍程度可能比市场一般认知更加明显;相比A股主板企业,新三板挂牌标的在注册资本与总市值方面均明显偏小。
从注册资本来看,新三板企业似乎先天羸弱。半数以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0~5000万元之间,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的只有1000家,占板块企业总数的13.7%,其中仅33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相比最低注册资金约5950万起步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先天差距悬殊。
就市值规模而言,新三板之于主板也是天壤之别。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总市值基本在10亿元以下,总市值超过10亿元的标的仅占总数的不到7%;相比A股主板近7成公司市值超过40亿元的表现,新三板企业的股价波动性或需慎重看待。
最后,从企业经营盈利角度来看,新三板公司的业绩结构与主板不尽相同,标的选择需要仔细甄别。从绝对业绩表现来看,新三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梯队之间差异显著,但同梯队内相差不大。纵观近五年净利润数据,新三板中近五年累计净利润额超过50亿元(年均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的公司仅九鼎集团(430719.NQ),五年累积净利润额不低于15亿元的各类公司共计9家;相关公司的业绩表现在新三板遥遥领先。
不过,近7成的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五年累计净利润不超过15亿元;其中,累计净利润超不低于10亿元的共计13家,累计净利超过6亿元的共21家,累计净利在3-6亿元的公司有101家,其余的绝对多数(数量占比97.35%)新三板公司近五年累计净利润都在3亿元以下。
从业绩增速表现来看,新三板上市企业的整体成长性与主板高度一致,高成长性标的并不缺乏。综合近五年内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新三板挂牌公司的“U型”结构分布同样存在,板块两极分化格局也十分较主板更加突出,但时年均增速总体分布结构上与两市主板接近。其中,新三板近五年内年均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数量占比略高于两市主板。
参考资料:
20210906-爱建证券-爱建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周报:新三板改革迎重大突破,北交所预备设立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黄波(登记编号:A0740620120007),研究助理:宋诚(登记编号:A0740120060011)
(文章来源:九方智投)
文章来源:九方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