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13 01:07:58
这是文章头部
古龙的主角为什么一出场就是满级大号,打怪升级难道不香吗?
我是先看的金庸,以为世上武侠不过金庸而已,其它作家难出其右;直到无意中看到古龙的《绝代双骄》,惊为天人,才发现原来武侠也可以这样写!
我承认金庸是武侠界的一代巨匠,我也非常喜欢金庸的作品,但若两者之间做个选择,我个人仍更偏好古龙。如果金庸是儒派,描写人世间的政治斗争、国仇家恨、人情伦常;古龙便是道家和哲学家,描述人面对世界的态度、探讨人生和人性的问题。
而世上对这些较为看重的人大概比前者少吧,至少我就遇过许多对哲学问题不懂也不屑一顾的人,因此我能理解为何许多人要如此攻击古龙。
古龙的作品绝不止于侦探推理式、完全以奇诡情节吸引读者,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他书中一些主题及对人生的无奈与体会,使读者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例如《大人物》这本书,便以寓言式的手法描述幻想中的大人物,那些大人物往往不见得如想象中的完美,反而自己身边被自己所忽略的,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还有《绝代双骄》、《边城浪子》、《白玉老虎》探讨江湖中最常见的复仇,就相当有意思。
《绝代双骄》中的燕南天要小鱼儿谨记父母之仇,对移花宫报复、决战两位宫主派出的代表花无缺,但也因此差点如两位宫主的意,中了她们让亲生兄弟相残的计谋。
若非小鱼儿聪明绝顶,很可能造成另一场悲剧;
《边城浪子》中,在一切揭晓之前,他甚至陷于“亲兄弟杀死仇人之女,同时也是他的爱人”的矛盾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他的一段想法:他能为仇人的女儿去杀了自己的兄弟吗?但若无法为爱人报仇,他又怎能忘了她,和他称兄道弟?
初出江湖时他心中只有对仇人的恨,这种恨是单纯的,但是当爱和恨交杂在一起,却如此难解。
叶开对傅红雪说:“你会恨并不是天生恨那个人,只是有人告诉你去恨而已”也是我相当喜欢的一句话。
《白玉老虎》中,主角一直以为的杀父仇人其实不应该恨,因为父亲的死是和那人商量后,为了顾全大局而有的结果。到了这种时刻,单纯的恨已不单纯,复仇也失去了意义。
很喜欢古龙想要告诉读者的讯息。他文字中的名言警句,不见得是他呼口号的那几句,至少感动我的大部分都不是。
例如李寻欢对和林仙儿一起害他的铃铃说的:“我不会怪你,你只是别人手中的小铃铛而已,我也可能是别人手中的小铃铛,就连那个把你握在手上的人,背后可能也有一条线被人拉着……”
在描写人物感情方面,古龙细腻且真实。例如丁灵琳因为吃醋,才发誓再也不要理叶开,但一见叶开神色有异,就马上抛开刚才的念头,焦急地跑到他身边。恋爱中的人不是常出现这种情况吗?
在战斗场面上,古龙喜欢用“读者自我想象式”描写,这种描写我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比较不喜欢他用“某某总是会在最正确的时间出招,后在任何人也难以想象的方向飞向敌人,插在最正确的位置上”这种描写方式。
但是他在战斗中加入心理描写这点我就很喜欢。
例如《边城浪子》中,马空群因为畏惧“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神话,一看到飞刀向自己飞来,尽管尽力想躲,却是绝对躲不开的,只因他已先在心中决定“自己躲不开”。这句短短的描写把对敌时的心理造成的反应限制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种反应限制正如一条沟渠的宽度,在平地上许多人都能毫不犹豫地跳过去,但这条沟渠的下头若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能鼓起勇气成功跳过的人便有限的道理一样。
此外,古龙的《百晓生兵器谱》所排的强弱并非绝对,排名在后的人依然有机会也有能力翻身而上这点,我也很欣赏。
至于有人提到古龙小说的主角多是一出场便已是高手,我想是因为古龙笔下的角色出场时多已是经过江湖风浪的老油条,他着重的是这些人在江湖闯荡、行侠仗义的过程,这些人由于经验丰富,加上本身机智及本就不凡的身手,能战胜实力比自己强的对手就颇为自然。
金庸小说则多由主角年少时开始学武“成侠”,这种成侠的“打怪升级”旅程是非常爽快的,但古龙小说中也有少数小写到大的主角,如小鱼儿、方宝儿等,不也是一开始武功极弱吗?
当然,以上说了这么多古龙的优点,只是在表明他能被尊为一代大师,并非全无理由,他作品不断求新求变,不也是一种尊重自己与读者的做法?
至少他一直追求突破。
尽管结果或许不如预料中的好,但他的企图心却仍是值得尊重与称许的。
以我个人来说,古龙晚期的许多作品我不是很喜欢,有点简洁过头,一些主角也太过神乎其技。
但若将古龙代表性的15部作品来与金庸比较,我认为古龙绝对不输金庸。
最后,再强调一次,以上只是本人的个人观点,请别对号入座,谢谢。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