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01 12:00:01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两岸的谷智轩。上月底,台湾远东集团因企业违法违规,被大陆重罚4.7亿人民币。结合国台办近期的表态,这是精准打击“台独”分子背后的金主,不允许有人在大陆“吃饭砸锅”。
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立马“挨打立正”,高呼“我反台独”。好死不死,“老独”苏贞昌突然跳出来,叫嚣大陆“以商围政”,给“金主爸爸”火上浇油。请大家帮远东集团把“退钱”打在公屏上。
远东徐家两代人创业,建成了横跨十余项产业、资产超8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可谓“台版三星”。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政治嗅觉敏锐、紧抱官府大腿。徐旭东率先决定开拓大陆市场,靠着惠台政策大赚钞票,近年来又成为民进党头号金主,“吃饭砸锅“,本质上还是为了生意。政治献金,是台湾政坛“不能说的秘密”,底层逻辑是金权政治这套游戏规则。本期《消化一下》就来聊聊,远东集团如何从政治中发家,又为何被“枪打出头鸟”?
国台办发言人表示,绝不允许在两岸“吃饭砸锅”
远东集团,多数小伙伴可能并不熟悉。我举个身边的例子,我们平时喝的塑料瓶装的可口可乐,瓶身多半是远东生产。它用的PET聚酯材料,轻便廉价,广受欢迎。远东有着全球第三大聚酯厂,第一个在亚洲可口可乐造塑料瓶,并大力推广。现在超市里的饮料琳琅满目,玻璃瓶几乎消失了。后来,远东还和比利时一家啤酒商合作,用塑料瓶装啤酒,这倒不是很常见。
远东是一家典型的台湾家族企业,生于大陆,长在台湾。集团创始人徐有庠(xiáng),生在江苏海门一个乡绅家庭,是台商中知名的“上海帮”。1931年,徐有庠20岁,在上海的棉花杂粮行当学徒,从验货员一步步做起,10年后买到人生第一台纺纱机,创办了远东织造股份公司。他们家生产的“洋房牌”内衣,爷爷辈的上海人可能有印象。
当时中国恰逢乱世,不管面对日本人还是国民党,徐有庠都能左右逢源,打点好关系,从办纺织业到投资银行、证券,生意蒸蒸日上。到抗战胜利,徐有庠已是上海滩有头有脸的实业家、金融大鳄。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徐有庠将纺织厂的设备拆空,打包搬到台北,成立了远东针织衣股份有限公司。
在台湾,徐有庠延续自己的经商秘诀,紧抱当局大腿。上世纪50年代,国民党当局一边搞经济管制,一边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老蒋把水泥、工矿等四大公司转为民营,并制定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发展。徐有庠瞅准机会,利用政府扶持,不断合资扩张,十几年下来,陆续建立起棉纺、化纤、印染、成衣等产业,打造出一体化的纺织企业集团,在台湾站稳龙头,还到东南亚多国开设分厂。
但徐有庠并不满足于做纺织业。1957年,他向美国人借到300万美元低息贷款,创办亚洲水泥公司,期间还通过小蒋去拉关系。当时正赶上台湾经济起飞,各地大搞基建,水泥需求旺盛。徐有庠订单接麻了,生意越做越大。鼎盛时期,亚洲水泥长期排岛内业界第二,生产的水泥行销全亚洲,还在新加坡搞了分公司。
有了纺织、水泥业的积累,60年代以来,远东集团陆续进军零售、海运、金融与观光业。划一下重点,国统时期,这些都是当局特许经营的行业。以水泥来说,在台湾省的一亩三分地,想拿基建合同,首先得打通地方政府的关系。
我给你批项目,你是不是要给我点好处费呢?这一来二去,懂得都懂。
徐有庠的发家,就是靠进入政府特许经营的行业,没有一点关系和人脉是行不通的。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建医院,还大办职校、大学,“回馈社会”,成为“公益企业家”的代表。这些“白手套事业”,既给地方县市提供政绩,也给徐家的企业培养管理人才,面子里子都赚了。
网上有个段子,说一个韩国人,从出生到送葬的全部服务,都被三星集团包办了。而远东,差不多就是个“台版三星”。到1993年,远东已经是一个横跨纺织、石化、水泥、金融、百货、观光、电信等产业,总资产超过百亿美元、年营业额3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远东徐家,也成为台湾“新五大家族”之一。鼎盛时期,五家的企业营收之和,占了台湾省GDP10%。
他们发家的老本行,无不是国民党当局的特许产业,离不开老蒋、小蒋扶持。这些家族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搭建了深厚的政商人脉。对远东集团来说,给执政党交“份子钱”,那是刻在DNA里的传统艺能。
远东徐家是台湾“新五大家族”之一